在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一封特别的信,被永久的陈列在这里。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写给布田老区人民的信。布田儿女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对他们的殷殷嘱托,他们骨子里流淌着英烈的血脉,始终发扬革命先辈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沿着红色足迹向未来、砥砺前行。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时期,党中央不忘为革命战斗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布田人民,中央人民政府曾多次派人到革命老区布田走访慰问。九十多年来,布田儿女始终铭记历史、奋发图强。1986年,东江大坝整体建设完工。“就是我们移民到这边来讲,当时是看起相当不满意,但是后来我们老党员老干部,对老百姓家家户户做了工作,还是要舍小家为大家,做这个贡献,就我们布田还是带了头。反正是国家的工程,我们就也愿意在这里精耕细作。”烈士后代、布田儿女黎泗忠说。
布田儿女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一部分布田村民选择后靠安家落户,而大多数布田儿女则选择了外迁至当时的何家山乡重建家园,再次开荒拓土。远离了曾经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每家每户分到的土地少且分散,大家就租地整地,将饲养家畜留下的农家肥播撒到田间,修建水渠,引水进村等。
以黎南桂、黎忠林为代表的一批产业能人还带头创建了水果基地。如今,村里集中连片种植东江梨150亩、黄桃和红桃20亩,同时还试种了少量的枇杷,每年能给村民带来2-3万元的收入,移民的生活越来越甜,日子也越过越旺。“现在主要是产品质量比较好,这个销量不成问题,所以这个老百姓还是这个对水果比较重视,管得越来越好了。”布田革命老区事业管理协会会长黎忠林说。
如何将这些农副产品转换为“真金白银”,村民黎传飞经多次市场调查认证后,毅然下定决心,将乡亲们的蔬菜送到了粤港澳大湾区。
烈士后代、布田儿女黎南桂:“哎,传飞这段时间的菜好卖吗?”
烈士后代、布田儿女黎传飞:“嗯,一般般吧,还可以。”
黎南桂:哦,就好呢。我们这边到七月份这个蔬菜茄子将上市,你就安排,因为现在是淡季,到那个时候上市了你就安排时间,这边整个资兴的蔬菜也有这么大的面积,你要作出计划,要找到订单,就还是要以这边的菜销售为主。
“我们积极引导布田人民发展农业生产,畜牧业、种植业有序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布田绿树成荫,果园飘香,一片生机盎然。”兴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彬说。
1986年,布田英烈们的遗骨被迁葬到了新建的资兴市革命烈士陵园,后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又专门拨款在布田新村新建了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纪念那段光荣的历史。“布田英雄事迹革命历史陈列馆是资兴市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年资兴儿女悍不畏死、献身革命的英勇事迹,这时刻激励着我们,始终保持勇于斗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兴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彬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当地中小学校每年都会将思政课堂搬到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感受历史熏陶、接受思想洗礼、追寻红色足迹、树立远大理想。何家山完小何懿纯说:“我想对革命烈士说,你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非常佩服你们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我要向你们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何家山完小蔡雨馨说:“你们用生命换来了美好的今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为你们骄傲,虽然你们已经不在了,但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何家山完小黄欣怡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裴媛 刘震寰 肖晨威
编辑:陈如婧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