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亟待恢复绿水青山的乡村,一边是顾虑重重的村民,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了东江街道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连续报道《神背的幸福“嬗变”》,今天刊发第二期,看东江街道双溪村神背组组长王勇刚和镇村干部如何破解美丽乡村建设的这一难题。
那段时间,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王勇刚几乎每天和镇村干部都吃住在一起,碰“硬钉子”,吃“闭门羹”成了家常便饭。尽管如此,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往村民家里和田间地头跑,详细地与村民交流谈心,讲清楚危旧房屋拆除的政策、好处,打消群众顾虑。针对不少村民提出的担心寿料没地方摆放的问题,组上通过集体讨论,决定将村民的寿料集中存放、妥善管理,这才打开了村民的“心结”。
同时,组上还组织召开党小组会、户主会商讨拆除事宜,充分征求民意。62岁的党员王忠平在身患肝癌失去劳动能力后,仍然不分昼夜奔走在村民家中做拆危拆旧思想工作,甚至吃4倍止痛片参加户主会议,“一定要改变,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身体虽然虚弱,但是王忠平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短短几分钟的发言,获得了村民4次自发的掌声。一些原本坚决反对的村民深受感动,当即表示同意组上的拆危拆旧工作。
东江街道双溪村神背组村民王忠平说:“应该作为一个党员要做出一份贡献,不能做缩头乌龟,应该要挺身而出。”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神背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发动和依靠党员、干部、乡贤推进工作,组长王勇刚带头出资投工,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组筹资完成了通组路沥青硬化。年近80的共产党员李周庭,自费数万元在房前屋后修建红色庭院。有人带头示范,还要有人给老百姓算明白账,村支书李圣告诉村民拆掉旧房建新房,拆除掉的是老思想,老观念,拆出来的是好机遇,好环境。他们在做工作的时候,也是跟村民算实实在在的账,淳朴的村民很快投身到了这场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
干群同心,其利断金,所有村民的通力合作,神背组美丽乡村建设蓝图便大刀阔斧的铺开来。在市乡村振兴局、东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双溪村村委的支持下,问题困难得到了有效解决。男女老少齐上阵,义务投工投劳5200余人次,先后四次召开全体户主会议,在道路修建、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了集体决策,真正做到了村民的事村民自己决定。
东江街道双溪村神背组村民王满庭说“:现在把这个猪栏厕所全部拆掉了,搞起这么漂亮,这个环境就真的不同了,就是早五年前想都不敢想,柏油马路一铺到家门口了。”
东江街道双溪村神背组村民王敬平说:“我有时就沿着有改造的这些地方围着转,感到心情相当舒畅,我快80岁的人了,还没看过还有这么美观,环境这么好,到今天党的领导下终于感受到了,就是我们小孩子到家里一看,都感到很羡慕,都说要来家里住,这会感觉到农村和城市基本上区别不大了。”
东江街道双溪村神背组村民何八改说:“继续搞,搞得好,满意。”
(待续)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阳 王瑞琴 肖晨威 曹精元 朱艳 李春银
编辑:欧阳雨桐
二审:李科
三审:廖英武
热门评论
打开资兴发布,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