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24日,“追寻红色印记,颂歌风华百年”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资兴市。
提到湖南的“曾氏兄弟”,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曾国藩和曾国荃兄弟,而在资兴,还有一对报国双兄弟:曾中生和曾希圣。
兄弟二人出生于资兴市州门司镇一户书香人家,都毕业于曾经的黄埔军校。
曾中生于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94年8月入选我党36位军事家之一。他特别注重提高干部指挥管理能力和部队的军事素质,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展军事科学的研究,在总结过去作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写出了许多军事理论著作,如《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帮助广大指战员进行军事理论学习。
曾中生致力于研究军事理论和指导部队训练,并取得显著成绩。张国焘等人在红四军和地方党组织中发动所谓“反右”斗争,把一批党的领导干部关押、软禁甚至杀害。在关押期间,曾中生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写作,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与“剿赤军”作战要诀》近3万字的著作,这些著作为毛泽东主席在1936年系统总结《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依据。
1935年3月长征途中,曾中生被张国焘秘密杀害。1945年,党中央为曾中生平反昭雪,肯定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而英勇战斗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
曾希圣比曾中生小4岁,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担任上海中共中央军委谍报科科长,负责情报工作,曾获取了敌人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的军事计划。1932年,曾希圣参与创建中共中央军委二局,并任局长。他领导的二局,多次截获并破译敌方部队的无线电密码,为红军反“围剿”作战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我党我军“红色密码破译创始人”和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驱。
毛泽东同志对他领导军委二局的工作,曾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说:“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象打着灯笼走夜路。”周恩来同志也称赞他是“总参三部创业的人”。
李先念在《曾希圣传》序言中写道:“他始终充满着革命激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坚信党的事业一定胜利……他的一生,是奋斗进取的一生,开拓创新的一生。他不愧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如今,在资兴市州门司镇依然保留着两兄弟的故居供后人缅怀,这里也于200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欣 陈骏原野 侯岳超 曾俊凯
编辑:廖英武 欧文君
二审:林依娜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