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袁隆平院士与资兴的水稻情缘
2021-05-25 20:02:13 资兴发布 浏览量:

袁隆平院士与资兴的水稻情缘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对中国、对世界恩泽深厚的老人,也曾来到资兴指导和验收杂交水稻种植项目,与资兴有着深深的情缘。

微信图片_20210525145840.jpg

袁生权夫妇在袁隆平照片前沉痛哀悼

5月22日,得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后,原资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国好人”袁生权及其夫人泪如泉涌,怀着沉痛的心情,夫妇俩在家里挂着与袁隆平院士合影的照片前举行了简单的哀悼仪式,向袁老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微信图片_20210525150629.jpg

袁隆平院士来资兴验收的现场照片

袁隆平和资兴结缘,得从1994年说起。当年8月,湖南科委组织以袁隆平为首的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专家学者验收团,来到资兴市州门司镇黄旗洞村对杂交水稻制种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当天烈日似火,袁隆平不时擦汗,不肯休息。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任资兴市农办主任的袁生权用“精益求精,实事求是”来形容袁隆平的工作态度。

只见袁隆平匆匆的脚步直接深入田间,边走边提问,直到走到一个并不起眼的稻田角落边,就地拿取了一簇稻穗仔细端详,认真对稻穗反复揉搓,随后把揉搓下来的稻谷进行细致研究,反复验算取样数据。就像医生一样为水稻“把脉”,通过问、闻、听、切,详细了解水稻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精密计算着水稻的亩产。

取样完成后,袁隆平亲自反复验算,生怕有丝毫差错。“太好了!这里的水稻亩产破千斤啦,破了世界纪录。你们真不错,资兴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制种好地方和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好地方。”当袁隆平在经过精准的验算后,高产的数据令他十分兴奋,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10525145848.jpg

袁隆平院士(左)与袁生权(右)在稻田间的合影

最令袁生权印象深刻的是,在狭窄的田埂汇报过程中,因为分心没注意看路,一不小心差点摔倒。在这关键时刻,年过六旬的袁隆平反应敏锐,一把拉住了他,袁生权不好意思脸都红了。而这一幕正巧被在现场采访的郴州日报记者抢拍下来,因而就有了挂在餐厅的这张珍贵合影。自此,极具亲和力的袁隆平的人格魅力深深烙印在袁生权的脑海里,令其终生难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曾经历过粮食短缺的痛苦,袁隆平、袁生权这两代人,对于粮食格外珍惜。袁生权把这张照片悬挂在餐厅近30年,正是为了警示自己和下一代: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还记得在2013年,袁隆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这番话给袁生权和无数人敲响了警钟,粒粒皆辛苦,他和后辈不敢忘、不能忘!

袁生权把袁隆平这种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怕失败、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亲切地称为“隆平精神”。袁隆平院士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生权一直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教育好下一代,传承好他“做好种子,为国为民”的精神。

微信图片_20210525145813.jpg

陈建平(左)采访袁隆平院士(右)的合影

这么多年过去了,有幸采访过袁院士的原资兴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陈建平,也强烈地感受到这位穿着朴素的衣服、奔走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老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这种伟大的人格魅力鼓舞她至今。

在采访过程中,陈建平清楚地记得袁老说,这辈子他最爱的就是水稻,话语间无不透露着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两人更是从那次采访后便建立了联系,袁老还赠送了陈建平一支钢笔。

在去年疫情期间,袁隆平还专门致电陈建平,询问了资兴疫情防控情况,提醒要做好疫情防控,注意身体。简短的几句问候后,他便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谁知这一次简短的问候便是最后的告别。

当得知袁老逝世这消息,陈建平大吃一惊,难以置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消息最终被证实,陈建平和家人瞬时眼泪奔涌,泣不成声。悲痛的心情让她彻夜难眠,让她回想起与袁院士珍贵交流的时刻。

虽然极少联系袁隆平,但在珍贵的几次电话采访中,袁隆平有几件事令她印象深刻:不知疲倦,永远向前。“袁老爱自由,勇于尝试,虽然身材各方面条件不被老师看好,但是勤奋努力的他在高中比赛时,勇夺百米自由泳冠军。”

不耻下问,善于反思。“爱好思考的袁老上学时是班里的提问大王,不懂就要问清楚。有次上课为同学解答,让老师误以为是开小差,从而顶撞了老师。回家与父母交谈后,换位思考,反思了自己的问题,便在第二天上课勇敢地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这件事情也一直让陈建平当做教育孩子的榜样。

“袁老走了,但他永远活在资兴人民心中!今后,我将以资兴五老宣讲团成员的身份,以我亲身采访袁老的经历,向学生们、向下一代继续讲述袁老的奋斗故事,他与资兴的情缘,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陈建平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欣

编辑:廖英武 欧文君

二审:林依娜

三审:廖英武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