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郴州日报5版】资兴县域经济“奔跑”背后的启示
2020-05-28 11:00:09 资兴发布 浏览量:

【郴州日报5版】资兴县域经济“奔跑”背后的启示

拓土有智的“资兴样本”

资兴市创新创业园(朱孝荣 摄)

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 (朱孝荣 摄)

仙境小东江 (郭立亮 摄)

编者按   近年来,资兴市持之以恒“强产业、统城乡、建小康”,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该市先后获评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到2019年,该市小康实现程度达99.9%,在全省二类县中排第一名,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优秀县”。今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资兴市获得国务院点名表扬的工作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且用地需求量较大”。对此,本报全媒体记者于5月走进资兴进行深度采访,今日推出融媒体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有限的自然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月20日,在一湾碧水的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工地内,机器运转轰鸣,工程运输车辆来往穿梭……不为人所知的是,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这个安家的“新鸟”,入住的却是之前的“旧笼”。

“巧用一块低效土地,激活了资兴大数据这个新兴产业。”资兴市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肖义东感触不已。在肖义东的办公室,张贴着一张资兴市东江湾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图,上面清楚地显示: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所在的位置原来规划为行政办公用地。

“这块地之前是原来东江木材厂的地,后又变成一个肥料厂用地,制定东江湾新城规划又被规划成行政办公用地,长期是一块低效土地。”肖义东说。自2010年大数据概念开始在我国兴起后,投资商看中了东江湾天然冷水作为大数据中心降温维持恒温恒湿的优势,决定在资兴投资兴建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投资方用地的首要条件就是要靠近东江湾湖畔,当时却很难找到符合项目的用地。资兴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将这块低效用地重新规划,建设成占地4500亩的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园区能容纳20万个机架、500万台服务器及1000家以上互联网企业。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成为首个获批的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吸引了湖南云巢、湖南电信、网宿科技、枫叶公司、浪潮集团等企业入园,并于今年入选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如何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既做到为企业服务,又能推动经济发展,资兴不仅善于盘活闲置用地,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推出了“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等创新节地和弹性供地的新模式。

2017年,湖南建林建材有限公司成为郴州首宗“先租后让”供地案例的受益企业。该公司是从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研发和销售的专业厂家,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资兴经开区并签订入园协议,约定前3年实施租赁,达到入园合同要求的投产后,每年完成1000万元的税收条件,再办理47年协议出让用地。

“‘先租后让’模式减轻了企业的资金负担,我们只需先出3年共计83.99万元的租金,剩余的47年总价几百万元的土地出让金,等到租赁期满且满足入园协议的要求后,再进行支付,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原本购买土地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生产经营上。”该公司行政人事部负责人何平忠说,“每年必须完成1000万的税收收入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和动力,2019年,我们公司产值达到1.8亿元,实现税收1200多万元。”

资兴全面推行的供地方式促进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目前,资兴现已采用弹性年期出让方式供地4宗,先租后让方式供地2宗。

位于资兴经开区内的创新创业园则走出了一条多层高标准厂房节约集约用地技术和模式。走进创新创业园,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有序排列,整齐划一。与其他的低层标准厂房不同的是,园区内的12栋标准厂房都是4层楼,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综合配套功能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节约土地150余亩。

“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厂房出租率100%,共有23家企业入驻。”该园区创新创业园的负责人李泽翔介绍。

“园区环境好,配套齐全,厂房设计规范合理。”资兴市和顺科技印材有限公司行政人事主管周小菊说。和顺科技在园区租了5882平方米生产、办公,得益于入驻时“免租三年”的优惠政策,企业获得400多万元的优惠。

资兴在园区建设上,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要求,推动园区走集聚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仅此一项累计节约集约土地1600余亩。该市的罗围食品工业园区,目前已集中了资兴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如果按分散经营的方式供地需要用地1900亩,利用园区这个载体,通过基础设施共享利用,实际总占地仅1200亩,节约了土地近700亩。

启示

经济快速发展是否意味着土地消耗同比增长?面对这个问题,许多人无奈地给出“是”的答案。资兴集约节约化用地模式却用“否”给出了一个新的回答。资兴创新节地和弹性供地模式,土地集约度高;盘活低效用地,土地利用率高。资兴如何找地实现经济发展?第一实施增减挂钩,从低效用地中“找地”。二是实施占补平衡,在动态巡查监管中“守地”。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在优化产业布局中“腾地”。资兴通过节约集约将土地潜能释放出来,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小康的“资兴模式”

3A景区流华湾古村 (曹广文 摄)

资兴市唐洞街道大王寨村(匡礼刊 摄)

东江湖蜜橘(资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全面小康工作,合不合格、满不满意,最终要老百姓说了算。”在资兴市委书记黄峥嵘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全民奔小康。这也注定了资兴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蓝图,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谋长远,奋力书写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的资兴答卷。

石棉瓦遮雨、土坯墙挡风,简陋的砖瓦房年久失修,每次大风暴雨都是考验……很多人难以想象,在富庶之地的资兴,还有18个省级贫困村的少数农房如此简陋,与百姓向往的宜居宜业的小康生活相距甚远。

资兴三都镇石拱村村民谢平洋过去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虽然他和妻子都是残疾人,2014年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但他的心中却有一个“小康梦”。

2017年,在资兴市财政局、残联、三都镇政府和扶贫干部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下,谢平洋承租了本村下洞组的160多亩土地,开始规划建设生态种养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在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培训班上,他学到了很多的实用技术。

“每天清早5点起床,开始喂鸡、喂鸭、喂鱼,然后再去果园里除草、施肥、修枝,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小康生活是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在青山绿水掩映的生态农场里,脸色晒得黝黑的谢平洋坦言。

目前,谢平洋的农场解决了8名贫困户和残疾人就业,养殖鸡鸭等家禽近2000只,种植四季水果100余亩。2019年,农场总产值达40万元,纯收入超过10万元。他先后被评为“郴州市残疾人阳光致富示范户”“资兴市残疾人自强模范”。

谢平洋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实现了完美逆袭,他更感受到了资兴农村和他一样,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资兴农村教育的短板一直在城乡一体化中被“拉长”。如今,塑胶运动场、多媒体功能教室、青少年宫……这些在资兴农村学校已经成为标配,资兴农村最漂亮的建筑都在学校。

“以前是‘孔雀东南飞’,农村学校老师辞职往沿海发达的城市跑,这些年,浙江、重庆、广东大城市的一些老师纷纷辞职,考到农村的兴宁中学来任教。”资兴市兴宁中学校长李盛林谈到这一变化时,欣慰无比。

针对乡村教师薄弱的短板,资兴出台多项举措,在待遇和职称等方面倾斜,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的城镇教师,并先后投入32.24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建成了30所标准化农村学校,资兴荣获了湖南省强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县(市、区)。

在资兴农村,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还有那越来越旺的农业产业和越来越美的人居环境。近年来,围绕东江湖旅游圈日渐兴起的“民宿经济”成为资兴和郴州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虽然受疫情防控要求,东江湖不接待外地游客,但在五一期间,东江湖的民宿还是一房难求。”郴州市旅游民宿协会会长、东江湖民宿协会会长李杨泉说,“乡村振兴,民宿担当。资兴守着这一湖好水现在开始得到了回报,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

民宿的兴起带来了潮水般的客流,更为东江湖周边的农民带来滚滚商机。5月23日,白廊镇果农黄珊刚送走最后一波采摘枇杷的客人,马上接到几个团队准备来采摘杨梅的预订电话。

“枇杷赚了几万块,接下来的杨梅、夏橙、李子这些水果也有赚,今年准备换台新车,还计划进城买套房。”黄珊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随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脱贫奔小康的队伍,2019年,资兴市成功实现了18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的目标。2015年,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测评中,资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93.2%。到2019年,资兴市小康实现程度已达99.9%,在全省二类县中排第一名,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优秀县”。

“尽管2019年资兴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达到99.9%,但也还存在0.01%的差距,这个差距是我们全面小康的短板,也是资兴要集中攻克的难关。”资兴市委书记黄峥嵘话语铿锵。

启示

小康不小康,民生改善是最真切、最生动的诠释。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不分区域、不论城乡都能分享的全面小康,也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充分认可的全面小康。资兴在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中,始终不忘把着眼点放到老百姓得实惠上,每年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让群众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分享到发展的果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幸福的滋味。民生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人的关怀,最忌讲空话、套话,资兴市从细微处着眼,真抓实干,作出了表率,让老百姓的幸福扑面而来。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周巍 田雪剑 卢经纬

编辑:龙志飞 欧文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