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的晚上,我在秀流公园的一家摄影工作室闲聊,有资兴文化界名人李宙南主席和其他几个文友。
正聊着,突然有个人加我的微信她说是中国青年报的郑萍萍。我心中一阵惊喜,估计是要我几张乡镇干部的照片加入一个她们有关报道里去。2018年我在《中国青年报》发表过一个整版的《乡镇干部》摄影专题。
她直截了当地介绍了自己后,说在帮中国美院和山东画报出版社编一本画册《中国》,然后把征稿信息发给了我,又发来张初选的照片,就是2002年我在东江镇财政所自拍的那张,应该是翻拍自《中国摄影》杂志上发表的《乡镇干部》摄影专题。
我说这是我呀,她问谁拍的,我说这是我自拍的。
她没想到是我自拍,叫我尽快把这张照片传过去。我看了征稿启事,原来是要做一本仿照1959年举全国之力出版的国礼画册《中国》,由中国美术学院、山东画报出版社联合编制。这本画册初稿已经过专家评审,得到较高评价。
我做梦没想到会有这么一本书,还会找我要作品,当即不敢怠慢,回去把原底传过去了。
然后开始经过了“漫长”的等待。8月23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学院、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都分别发布:大型史诗性画册《中国》在京发布,在这里看见中国。此后不断有其他的一些媒体包括《光明日报》的一个整版报道。
我大概从来没这么在意一张照片的发表与否,简直到了“利欲熏心”的地步。每天都会去网上去查这本书发布的情况,是否会看到我的那一页?翻来覆去的看它的相关信息。怕这怕那的,很多种胡思乱想。期间问了郑萍萍两次,也不敢多问。她表示应该不会有问题。
直到9月5号那天,我应中国摄影报高洁慧主任的邀请去凤凰,参加报社和凤凰县委县政府组织的第四届2019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驻地摄影师精准扶贫拍摄项目。早上正要开门出去的时候,郑萍萍发了三张《中国》画册的照片给我,看到了我的那张。当时的心中那种狂喜啊,一个多月来的期盼等待和忐忑不安,今天终于有了结果。
国庆节这天,我收到了这本2019版的《中国》。编写组的精心安排,让大家在国庆节这天收到这本赠送的书。
这本书很大很重,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封面是一个国徽和毛体的中国,印刷和排版都非常高端大气。
据媒体报道说《中国》画册出版以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入选“中宣部2019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同时,也进入今年中宣部、外交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国家的外宣赠礼目录,通过中国各驻外使馆,赠送给各国政要及有关贵宾。书中精选200位摄影师的作品,通过近500张照片,反映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很多照片是首次公开。我想这样印刷质量和内容才能体现我国的70年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变化和各项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而这张照片,应该算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的真实写照,正如《中国摄影》杂志上这张照片的说明:上班5年了,我在工作、生活、学习、摄影追求上毫无起色,前途渺茫,一个人常苦闷无助。一天中午,在宿舍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记录下此时此刻的心情。
我问过《中国》编写组,他们说这张照片是查阅历年的《中国摄影》杂志时看到的。 照片最终的入选有很多必然或偶然的因素,这张照片对那个环境、那个时代下人物特有的状态的准确记录,为整个画册补上了一块小小的拼图。
我没有想到当年这样的无意之举,这样的一张照片,会登上《中国》这样的史诗性画册,作为国礼走入世界各国。
感谢《中国》,感谢《中国》编写组。
来源:资兴新闻网
作者:陈雄鹰
编辑:龙志飞 欧文君
三审:龙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