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八面山瑶族乡:红韵瑶乡铸同心 团结奋进谱新篇
2025-11-03 12:16:56 资兴发布 浏览量:

八面山瑶族乡:红韵瑶乡铸同心 团结奋进谱新篇

在八面山瑶族乡,不仅流传着“毛泽东在青腰发展3名党员”的红色记忆,更凝聚着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团结奋斗的深厚情谊。多年来,该乡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根植于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中,书写了一曲民族同心、共促发展的时代赞歌。前不久,中共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委员会荣获 “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10月29日,记者走进资兴市富恒竹叶加工厂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4条生产线全速运转,50多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赶制订单,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作为竹凉席产业的龙头企业,这里每年加工楠竹2.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亿万元,产值达3千余万元。

“我们以前瑶族师傅有10多个,现在还有3个瑶族师傅留在这里,他们负责做钻孔、锯竹,手艺特别好,也教会了很多新员工。”该厂负责人黄晓芳介绍。只见生产车间内,瑶族与汉族工人并肩协作,瑶族同胞则分享传统经验,汉族师傅倾囊相授现代技艺,在携手致富的道路上,民族情感愈发深厚。

“我们乡靠楠竹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收的道路,这几年累计低改楠竹近 2.8 万亩,还引进了 13 家楠竹加工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楠竹产业链,现在楠竹产值已超过 800 余万元,带动了 1000 余人的就业。”八面山瑶族乡党委书记袁鑫表示。

除楠竹产业外,该乡还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项目,推动多个文旅项目落地见效,让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共享硕果。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更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八面山瑶族乡志》的出版,为瑶乡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在八面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位瑶族乡志研究领域的专家围坐一起,正热烈探讨下一版乡志的编撰工作。

“我们瑶族乡志编辑以后,对瑶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们在乡下到处能够听到瑶歌、敬酒歌,看到瑶舞、竹竿舞、长鼓舞。八面山瑶族乡老年协会副会长李宇明说,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认同,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4年,台风“格美”带来的特大暴雨自然灾害使八面山瑶族乡遭受重创。危难时刻,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部群众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提前转移群众4100余人,紧急安置300余人,高效推进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修复。仅用3个月时间,“瑶乡家园”集中安置点拔地而起,1328户群众在春节前喜迁新居。为解决安置群众的就业问题,该乡还同步引进慧华电子厂,有效保障安置群众稳岗就业增收。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凝聚起“共建美好新家园、开启幸福新生活”的合力。

“灾后我们首先对受损的耕地进行了修复,组织村民清理了房前屋后道路的淤泥,加固了河堤,然后还邀请了农业技术专家来村里指导,帮助我们改进种植技术,现在地里的玉米长势喜人。”青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红华介绍,如今村里地里种植的玉米长势喜人,各族群众在共建家园的过程中愈发同心同德。

站在新起点,八面山瑶族乡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整合资源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党建+”模式办好民生实事,依托《八面山瑶族乡志》等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推动灾后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的升级,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推动八面山瑶族乡在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袁鑫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 震寰

一审:刘震寰

二审:黄欣

三审:李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