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0月22日,在东江街道仁里村的一处家庭农场里,十余头膘肥体壮的奶牛正悠闲地咀嚼着草料,养殖户陈文超忙碌地穿梭其间,添料、清舍,动作麻利,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位有着5年军旅生涯的汉子,正用勤劳的双手,在奶牛养殖的道路上踏实前行,酿造着自己的甜蜜事业。
部队的大熔炉,锤炼了陈文超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部队生涯培养了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意志。”陈文超坦言,“因为平时养牛比较辛苦,要出去割草,还有送奶、挤奶,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至少在综合素质这一块我觉得应该有提升。”正是这份在军营中磨砺出的坚韧,让他在面对养殖工作的辛劳时,能够从容应对。
![]()
陈文超与奶牛养殖的缘分,早在从军之前便已结下。他的父母从事奶牛养殖十多年,长期的耳濡目染让他对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退伍后,怀着创业的热情,他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定了仁里村,并通过土地流转,签下了长达30年的场地使用合同。“刚好这个场地对我销售鲜奶这一块比较有优势,因为离城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近,就选择在这里。”陈文超解释道。
如今,农场发展步入了正轨。据了解,当地相关部门对农场的防疫工作十分重视,会定期上门进行防疫检测、指导打疫苗等工作,为奶牛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在销售模式上,农场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目前已在东江和新区开设了两家门店,农场产出的鲜奶会及时运送到门店进行灭菌、打包,再配送到客户手中。
![]()
通过持续的品种改良,农场奶牛的产奶量实现了显著提升。据陈文超介绍,改良后的奶牛日均产奶量可达四五十斤,高峰期甚至能达到六七十斤,相比过去二三十斤的产量翻了一番。目前,农场每日总产奶量已达两百余斤,拥有鲜奶固定订单一百八十多份,按照每月每份210元的定价,仅此一项便带来了可观收入。除了满足当地客户订单需求外,剩余的鲜奶还被用于制作酸奶,进一步拓展了增收渠道。
从退伍军人到养殖能手,陈文超正一步一个脚印,“犇”赴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自己的奋斗故事。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 精元
一审:曹精元
二审:袁勇杰
三审:李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