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感谢资兴市总工会组织这次评选,给我们这些手艺人一个被看见被认可的机会。现在有了‘资兴工匠’这个称号,我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也更有干劲了。”郴州天利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聂乐说。
今年初,作为30名“资兴工匠”之一的胡聂乐,自从把这个沉甸甸的“资兴工匠”奖牌捧回家后,做起事来,更是信心满怀。早在2008年,他与妻子李江成辞去深圳电子厂的工作后,毅然带着所有的积蓄返乡创业。在汤溪镇汤边村,他从一个小作坊,到办厂打造自己独特的茶叶品牌,用17年时间从制茶“门外汉”成长为行业的“标杆”,以其精湛的制茶手艺,荣获了2024年度“资兴工匠”称号。
日前,记者在汤溪镇汤边村的茶厂里看到,胡聂乐正在调试茶叶杀青设备,准备将今天采摘和收购来的新鲜茶叶进行加工。十多年前,他返乡创业,曾干过好几个工作。后来,他发现传统茶产业在当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说:“当时我选择了很多职业,比如说养猪,看到别人在家养猪,也还是可以的。也学过就是搞种植,种黄花菜,还有养狗。但是最终我发现还是做茶叶,因为当时我们家都种的有茶叶嘛,我觉得因地制宜。”
回想起创业路,胡聂乐表示自己走的并不容易。起初,他们夫妻俩连萎凋、揉捻这些基础工序都分不清。没有制茶技能的胡聂乐,选择了最笨的办法学艺,就是到周边茶厂当免费帮工。他边做边学,记下老师傅的炒制手法,回头便自己在家尝试制作。第一次制茶时,因为揉捻、发酵的度没把握好,制出的茶叶苦涩难喝。“当时我们有一些小的茶厂,然后我就在他们那个厂里去免费去做事,去吸收这种制茶的经历,还有请教这些老师傅来给我们品茶,就是我们做出来之后,邀请他们来品,给我们评点,然后把经验进行一个总结,就这样慢慢就在这个技术上也成长了一些。”胡聂乐说。
白天,胡聂乐夫妻俩上山采收鲜叶,晚上则是通宵加班炒茶。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坐班车送货,在客车里则是打盹补觉。即使这样,卖茶的钱还只能是满足一家人的温饱。“到过年的时候都没有钱,都是向那个亲戚比较宽裕一点的亲戚,借个几千块钱过年。”胡聂乐说。
创业初期,胡聂乐几乎每天只睡3-4个小时。如今,他仿佛一夜之间就熬出了一头白发,但从头到尾,他都没有放弃。随着制茶经验的不断累积,胡聂乐制出来的茶叶逐步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每年都会有一些“回头客”或经过熟人介绍来的新客户,到店里来品茶、买茶。“味道口感相当好,他的茶叶手工,看起颜色和口感还可以,每一年都来(购买)。”游客郭茂直说。
经过十余年的沉淀,胡聂乐的制茶手艺逐步提升。他带领团队共同研制的花香型红茶在2019年中国国际红茶品鉴大赛荣获银奖,炒制的绿茶在2020年郴州市第四届郴州福茶东江湖茶杯茶王赛荣获金奖。
如今,胡聂乐已拥有一家制茶厂和三家茶叶门店,茶叶种植规模已经达到了500余亩,年产茶3万斤,与312户茶农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助力茶农年均增收超万元。“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手工制茶这张名片擦亮,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资兴的茶文化,让手工制茶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更多年轻人看到这门手艺的魅力,愿意加入传承的队伍里来。”胡聂乐说。
近年来,我市连续开展“资兴工匠”评选活动,通过选树技术人才,激发广大技术工人的创新创造潜能,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我作为家属在背后一定默默支持他,同时,也希望他坚守‘工匠精神’,把制茶手艺做精做细,发扬光大。”胡聂乐的妻子李江成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 恒珲
一审:胡恒珲
二审:黄欣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