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芙蓉国评论·资新评| 从政策到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里程碑意义
2025-05-22 17:14:58 资兴发布 浏览量:

芙蓉国评论·资新评| 从政策到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里程碑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今年5月20日起实施,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法治化阶段。这部法律的出台,不仅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更是对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法治承诺。从政策引导到法律规范,这一转变绝非简单的形式变化,而是国家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长期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推动。政策具有灵活性强、反应迅速的优势,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政策的非稳定性与不确定性也常常成为民营企业家心头挥之不去的忧虑。一些企业家坦言:“看到政策就高兴,想到变化就担心”。这种矛盾心理恰恰反映了单纯依靠政策支持的局限性。法律则以其稳定性和权威性,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定心丸”。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上升为法律规范,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国家意志获得了坚实的法治表达,民营企业家们从此可以“看到条文就安心,想到法治就放心”。

民营经济促进法最核心的价值,在于确立了民营经济的法律主体地位。法律以明确的条文确认了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法律上与国有企业享有平等地位。这种主体地位的确认,不是简单的文字表述变化,而是对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实际贡献的法律认可。当民营经济从政策扶持对象转变为法律保障主体,其发展便有了更为坚实的制度基础。法律主体地位的确认,意味着民营经济不再是国民经济的“补充”,而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不再是市场中的“配角”,而是与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的“主角”之一。

民营经济促进法构建了权利保障、公平竞争、服务支持的全方位制度体系。在权利保障方面,法律明确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为创新创造提供了法治护盾;在公平竞争方面,法律强调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为破除隐性壁垒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服务支持方面,法律规定了政府优化服务的职责,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供了制度框架。这种全方位的制度设计,不是简单的权益宣示,而是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痛点、难点、堵点的系统性回应,体现了立法的问题导向和务实精神。

从更深层次看,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彰显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没有健全的法治保障,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将行之有效的政策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法律形式固化改革成果,规范政府行为,保障企业权益,实现了政策与法律的有机衔接,体现了改革与法治的良性互动。这种制度化的治理方式,远比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更为稳定、持久和有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从“允许存在”到“必要补充”,从“重要组成部分”到“两个毫不动摇”,再到今天的专门立法,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思想不断解放、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施行,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更高起点。随着法律实施的深入推进,我国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更强大的市场活力与创新动力。

来源:中共资兴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盘宣辰

一审:黄珊珊

二审:袁勇杰

三审:董建锋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