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珠江畔,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以一组硬核数据刷新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认知:148585名境外采购商跨越山海而来,较上届增长20.2%;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数量增幅领跑,俄罗斯、埃及等国采购商增长超四成……这场全球贸易盛会如同棱镜,折射出中国外贸在风浪中破局的智慧——以科技创新重塑竞争优势,以开放胸怀拓展合作航道,以主动应变开辟发展新局。
技术升维,从“制造”到“智造”的基因突变。本届广交会一大亮点,首次在第一期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46家业内顶流企业携具身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前沿产品惊艳亮相。深圳优必选展示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能精准完成芯片装配等高精度作业;广州赛特智能的医院物流机器人,已在国内300余家三甲医院承担药品配送任务。这些场景颠覆了传统外贸展会的刻板印象,印证着中国智造的技术跃迁。
数据揭示着产业变革的深度:本届广交会首期参展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占比达63%,智能制造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32%。东莞的智能家居企业云鲸科技,其扫拖一体机器人凭借自动换水技术,拿下中东客商超8000万美元订单;英国某采购商现场下单2000只机器狗,打破某些西方媒体所渲染的“中国外贸寒冬”。这些创新突破的背后,是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2023年中国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2.4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3%。
航道开拓,新兴市场成外贸增长新引擎。本届广交会首期新能源展区成交额达45.6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中东、非洲采购商贡献率超六成。本届广交会首期新能源展区成交额达45.6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中东、非洲采购商贡献率超六成。
市场结构的嬗变,映射着中国外贸的主动突围。面对传统市场需求波动,中国企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辟新兴市场蓝海:三一重工为东南亚量身定制的电动挖掘机,续航能力提升30%;海信针对非洲电力不稳地区研发的太阳能电视,待机时长可达72小时。这种精准适配的“在地化创新”,让中国制造与新兴市场发展需求同频共振。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5.5%,占外贸总值比重提升至47.4%。
广交会上涌动的人潮与订单,揭开了中国外贸逆势增长的密码。这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发展质量的蝶变——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展区70%到如今智能制造展位一位难求,从价格竞争到技术赋能的价值跃升,从被动接单到主动创造需求,中国制造正在完成惊险一跃。
一直以来,广交会坚持“广交世界、互利天下”的宗旨,为中外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以广交会为支点撬动高水平开放:既用智能机器人、新能源产品打开新市场,又以“世界工厂”叠加“世界市场”的双重优势筑牢产业链。这种主动应变的智慧,让中国外贸在风高浪急中稳住了基本盘,更积蓄着向新而行的澎湃动能。
第137届广交会的成功举办,也再次向世界传递了积极信号: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的国家正用坚定不移的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当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正以自身的确定性为全球化注入稳定力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书写新的传奇。
来源:中共资兴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一审:欧阳雨桐
二审:黄欣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