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深刻重塑人类文明的今天,“一场以“看见郴州”为主题的AI短视频创作大赛,为观察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独特视角。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技与文化的碰撞,更是一次青年与历史的对话,展现出数字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澎湃动能。
科技为笔,重绘文化表达维度。当郴州的山水人文与AI技术相遇,数字工具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诠释力。智能剪辑、虚拟场景构建等技术,将东江湖的烟波、古村落的青瓦、千年文脉的肌理,转化为流动的影像诗篇。技术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文化遗产在数字空间中焕发新生。这一实践揭示出深刻启示,科技革命的终极价值在于服务人文精神。当算法能解析古建筑的匠心,当虚拟现实可重现历史的温度,技术便成为文化传承的“翻译者”。推动文化数字化转型,需以敬畏守护文化根脉,以创新激活文化基因,让技术真正成为文明延续的载体。
青年为媒,激活传承创新动能。青年创作者用AI镜头重构郴州叙事,标志着文化传承主体的代际嬗变。他们以数字原住民的敏锐,将民俗节庆、方言戏曲转化为青春语态,在保持文化本真性的同时,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空间。这种创新不是对历史的解构,而是以时代语言进行的文化再编码。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平权催生了文化传承的“全民参与”模式。短视频平台打破了专业壁垒,AI工具降低了创作门槛,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文化叙事者。当文化遗产从博物馆走向数字社区,当地方故事通过指尖传向世界,文化创新便获得了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
融合为径,构筑数字时代文化自信。这场大赛的深层意义,在于揭示数字文明时代文化自信的构建逻辑。地方文化借助技术突破地域局限,青春智慧通过创新激活传统价值,共同演绎着中华文明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重生。这种重生不是对过去的复制,而是以数字思维重构文化叙事,让古老文明与现代精神共振共鸣。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此次实践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注脚。它印证了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传承,生命力在创新,未来在融合。当五千年文明积淀与前沿科技碰撞,当青年创造力与文化使命感交融,中华文化必将谱写出数字时代的新篇章。
这场AI创作大赛如同一个微缩的文化创新样本,昭示着: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不是选择,而是必然;文化传承不是静态保存,而是动态创造。当更多城市像郴州这样,以技术打开文化传播新窗口,以青春智慧点燃创新引擎,我们终将在数字画卷上,绘就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明的文明新图景。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盘宣辰
编辑:欧阳雨桐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