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内暖意融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担使命,在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国家战略落实、共同富裕等领域“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这一重要论述为江苏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经济大省如何服务国家大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融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近年来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领域的突破,正是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通过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占据主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唯有以创新为引擎,才能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让新兴产业形成新优势。
经济体量蕴含责任,以更大动能推动发展跃升。经济大省规模大、基础强,但“向前发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规模与动能的辩证关系。体量越大,转型升级的惯性阻力越强,但也意味着创新要素更集聚、改革空间更广阔。江苏等经济大省需以更大魄力打破路径依赖,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制度红利,通过扩大开放汇聚全球资源。特别是在绿色低碳转型、数字经济发展等领域,经济大省有责任率先蹚出新路,为全国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落实国家战略,彰显经济大省的使命担当。服务国家大局,是经济大省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从长三角一体化到“一带一路”建设,从长江经济带发展到乡村振兴战略,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经济大省主动对接、深度融入。江苏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既是沿海开放前沿,又是内陆联通枢纽,理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这种担当不仅体现在经济贡献上,更需转化为制度创新的先行示范,例如在规则衔接、政策协同、要素流动等方面形成突破性成果。
共同富裕示范,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经济大省发展快、基础好,更应在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上“积极探索经验”。这不仅需要将“蛋糕”做大,更需通过制度设计把“蛋糕”分好。江苏城乡发展相对均衡,但仍有提升空间。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既能增强群众获得感,也能为全国提供实践样板。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机会公平、成果共享。
坚持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凝聚奋进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经济大省的发展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才能确保方向不偏、动力不竭。新征程上,需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要以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为干事创业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江苏的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叙事的缩影。从“挑大梁”的自我期许,到“作示范”的国家使命,经济大省的每一步前行都关乎全局。站在“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节点,唯有以“打头阵”的勇气、“勇争先”的锐气、“走在前”的底气,方能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盘宣辰
编辑:欧阳雨桐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