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东江湖,水雾朦胧,碧波如玉。白鹭翩跹,漾起阵阵涟漪。这里的水,已连续9年稳定保持Ⅰ类水质。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是郴州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国唯一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示范区,郴州这些年深耕“水文章”,创新构建“四水联动、八水共治”的郴州特色“水立方”模式,深入实施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行动”,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发展之路。
多增绿促进多增收,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东江湖,郴州的“母亲湖”,国家战略水源地和湖南省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护水,就是守护全市人民的生命线。
东江湖美景。
为此,郴州在东江湖流域实施全面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复湖滨湿地等工程,东江湖流域累计造林数十万亩,森林覆盖率超80%。生态绿起来了,特色产业也乘势而起:“印象东江”等一批水产业高端品牌快速崛起,东江鱼集团更跻身“全国水产行业20强”,实现了“护水”与“富民”的双赢。
好生态,自己会“说话”。在桂东县桥头乡,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这里山地多、耕地少,老百姓以前“靠山吃山”,却难以“靠山致富”。怎么办?桥头乡把目光投向了茶叶、毛竹和粽叶。这些作物根系发达,固土保水,本身就是生态卫士。乡里推广生态种植,让山坡披绿又生金。
桥头乡的粽叶郁郁葱葱。
如今,桥头乡的茶竹粽叶种植规模已达数万亩,年产量超千吨,带动3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超过2万元。村民笑着说:“山还是那座山,可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
如果说桥头乡是“点绿成金”,那桂阳宝山矿区,就是“化疤为美”的典范。
曾经,这里矿山疮疤遍布,植被覆盖率不足10%。通过“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如今覆盖率已超80%,废弃矿区重焕生机,入选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桂阳县宝山国家矿山公园。
依托矿区工业遗址打造的桂阳县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每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这片曾经伤痕累累的土地上实现了双向奔赴。
好风景带来好前景,“美丽经济”动能强劲
郴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风光。如何将“好风景”转化为“好前景”,让“流量”变“留量”,是郴州持续探索的课题。
莽山五指峰景区。
莽山奇峰耸立,云海翻涌。绝壁栈道上,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美景。“这里不仅风景绝美,配套设施也很完善,我们特意多安排了两天时间深度体验。”从广东来的游客张先生说。
莽山被誉为“地球同纬度的绿色明珠”。绝壁栈道、山顶电梯、高品质民宿……近年来,郴州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品质提升,莽山这座曾经的“养在深闺”的绿色宝库,逐渐走入大众视野。2024年,莽山旅游区接待游客317.9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71亿元,同比增长均超15%。同年9月,莽山更是一举获评“世界旅游名山”,并通过国家5A级景区评审,正在向国际级旅游目的地跃升。
随着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带动的是一条产业链的繁荣。民宿、餐饮、运输、农产品加工……越来越多当地人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以前种地十年,不如现在开民宿一年”,莽山瑶族乡跳石子自然村民宿负责人周彬辉感慨道。
自然风光能引流,生态优势也能孵化新产业。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的崛起,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生动案例。
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
这里凭什么发展大数据产业?答案是:冷水资源。依托东江湖常年保持8℃-10℃的冷水,为园区数据中心提供天然冷却降温,全年PUE值(能源使用效率)低于1.2,较全国平均水平节能35%,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目前,园区有4.9万个机架,已签约入驻阿里云、湖南省电子政务云异地灾备、长沙政务云灾备、长沙银行等72个项目(企业)。好生态,不仅长出了旅游树,还开出了数字花。
美生态融入美生活,科技点亮绿色福利
在郴州,生态治理有“智慧”加持 ,百姓生活有“绿色”相伴。这一切,离不开科技赋能和理念普及。
郴州创新探索“低空经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路径,通过无人机巡河、红外监控、通信基站组网,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方位、高精度监测。
自2024年底管理平台运行以来,已交办大气污染问题850多个,处理数据高值70多次。2024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4.0%,PM2.5平均浓度降至30.7微克/立方米。
无人机不仅是“飞行摄像头”,更是环保执法的“利器”。搭载高清、红外设备,可对工业企业、养殖场、矿山等进行“非接触式”巡查,既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又大幅提升执法效率。
位于东江湖畔的郴州水世界。
除了硬核科技,软性教育同样深入人心。作为“湖南省节水教育基地”,集科普教育、成果展示、旅游参观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郴州水世界”成了市民休闲与科普的热门选择。每逢周末,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边玩边学。开园以来,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举办环保科普活动百余场,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融入生活。
科技为笔、生态为墨,绘就的不仅是郴州的绿色底色,更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红利,让获得感在清新空气与盎然绿意中自然流淌。
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郴州的蜕变,靠的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它用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守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发展资本。
绿色发展这条路,郴州走稳了,走实了,也走宽了。而这卷“碧水丹霞”所绘就的答卷,不仅书写着郴州的今天,更是我们共同的、可期待的未来。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 胡用梅
一审:胡石林
二审:黄欣
三审: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