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洪沟治理到中小河流修复,从灌区重建到水库加固,水利基础设施灾后重建的每一个项目,都关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协委员持续关注水利基础设施的后续管护,为江河安澜、民生保障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委员看灾后重建》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四期《江河安澜护民生》。
日前,市政协组织文教卫体新界别委员活动小组组织部分委员先后实地视察了白廊镇、滁口镇的水利设施灾后重建情况,重点察看了河道治理、灌区修复、水库加固等修复情况。其中,投资163万余元的竹洞河灾损修复项目,6月完工,并完成了1.7公里河道疏浚,0.64公里的埋石砼护岸,整齐排列,将进一步提升行洪能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建议,加快河道周边植被补种,进一步巩固生态修复成果;建立专门的河道维护队伍,定期对河道进行清理和设施检查,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市政协委员袁志勇说。
长活河的李家组河段,河道护岸如铜墙铁壁般矗立,河道疏浚后水流通畅,曾经的水毁痕迹已不见踪影,整个河道的面貌,焕然一新,防洪能力也将显著提升。“我建议,一方面要在河道危险区域增设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村民注意安全;另一方面,加强对村民的防洪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大家的自我保护能力。”市政协委员郭修文站在河道的护岸上,看到这壮观的景象,不禁感慨道。
“我建议对黄连寨组的部分设施进行加固升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建立稳定的维护资金保障机制,确保这些水利设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市政协委员黄守峰说。委员们一路驱车,途经白廊镇龙溪村,来到了滁口镇长活村黄连寨片区现场视察。目前,长活河8处险工险段已全部治理完毕,8.44公里河道疏浚干净,2.21公里埋石砼护岸与1.84公里格宾挡墙,正坚实地守护着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建议,在加快项目进度的同时,加强对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特别是对护堤,拦水坝的质量的监测,让项目工程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后期,希望能够在河道上多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确保河道的生态化多样性,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不光得重建,更得重管。” 市政协委员彭琴晖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 震寰 王瑞琴
一审:刘震寰
二审:黄欣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