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州门司到黄草,一条条道路修复一新,一座座桥梁横跨两岸,委员们切实感受到了交通基础设施重建的速度和质效,并感受到交通网络优化后,将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委员看灾后重建》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三期《交通路网通民心》。
日前,市政协州门司、汤溪、八面山片活动小组组织委员先后实地视察了州门司镇波水片区、彭市片区、烟坪片区,重点察看了S345线、G357线、X017线等受损道路及刘家桥、州门司镇桥、燕窝桥等桥梁的重建情况。其中,全长17.56公里的S345线修复项目,正进行排水构造物施工;长55米、宽6米的刘家桥于6月20日已正式通车。“防洪抗灾能力提升了很多。在后续的建设当中,我建议就是增设一些错车道和临时停车的地方,方便货车让道,以及农户卸农副产品。”市政协委员何共田说。
彭市片区水南村境内的G357线灾防工程,边坡处治正有序推进,该线的灾害恢复重建全长约36公里,将新建和加固4座桥梁; 重建的州门司镇桥和长富一桥,不仅施工进度快,更严把了工程质量关,桥梁的抗灾减灾能力将大大提高。“彻底解决了州门司河镇区泻洪问题、黄旗洞村及周边6个组的通行难题。我建议,在G357 国道灾防减灾工程沿线多种绿植,既加固护坡,又美化环境,打造'生态+安全'的示范路。”市政协委员袁建伟说。
这座投资约220万元、长28米、宽8.5米的燕窝桥,其重建背后的故事,着实让人感到,施工队伍克服了低温、混凝土紧缺等重重困难,抢抓工期,不到80天就完成了桥梁主体结构施工,并提前3个月就通车了。“交通便利之后,村里的南竹、西瓜、生姜等农产品销路不用愁了,乡村的活力也慢慢回来了,不少人回村搞规模养殖种植,这让我们看到了灾后发展的希望与信心。”市政协委员陈华章说。
市政协滁口、黄草片活动小组也组织委员先后实地视察了S205 线路段2处在建灾防工程及已完工通车的梅花桥。委员们对严把工程质量、提升抗灾和通行能力,提出了意见建议。“建议项目推进中,继续严把质量关,同时做好后期维护规划,让这条道路和桥梁能长久安全地服务沿线群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市政协委员袁国庆说。
委员们还认真视察了太玉村Y243公路沿线的受灾道路修复及已完工的老虎垅桥重建情况,对道路的除险保安和巩固提升,对桥梁泄洪能力提升和通行条件改善等,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建议。“建议接下来继续推进 Y243线第二阶段的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恢复破损路面和损毁安防设施,让公路网络更好地服务乡村发展,为太玉村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市政协委员谢进辉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 震寰 陈如婧 曹精元
一审:刘震寰
二审:黄欣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