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好评中国丨微短剧创作要遵循正确的文艺观、历史观
2025-07-25 23:24:23 资兴发布 浏览量:

好评中国丨微短剧创作要遵循正确的文艺观、历史观

近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直指涉抗战微短剧中存在的错误倾向,提出要避免违背常识的“奇功”“神技”,摒弃幼稚化的剧情,反对将家国叙事矮化为个人复仇的主题创作和缺乏历史逻辑的创作模式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些关于抗日题材的微短剧趁着“热点”推出。《管理提示》针对这些问题,为微短剧创作划定红线,给所有影视剧创作者敲响了警钟,这值得微短剧产业领域深入对照学习,做到举一反三。

神剧并非新现象,存在多年,既有拥趸也有反对者,支持者认为它弘扬爱国主义,反对者认为它胡编瞎说。尽管争议大,神剧仍然有市场,甚至从影视剧大屏转向微短剧小屏。

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微短剧热播,抗战题材剧移步手机小屏,一方面丰富了主旋律表达的艺术样态和传播路径;另一方面却让神剧嗅到新的商用平台。近期一些涉及抗战内容的竖屏微剧就出现问题,如塑造极强人设、片面追求戏剧张力等,造成严重误读。

这不免让人忧虑:神剧塑造的“历史”正在侵扰公众的认知神经,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和人群割裂。这也正是《管理提示》发布的深因

丑化敌人并不能强大自己,反而会造成膨胀与无知。一些神剧把侵略者打扮成又蠢又怂的小丑,“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手榴弹炸飞机”等雷人又幼稚的剧情层出不穷。这些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看起来又过瘾又解气,但本质是自欺欺人,更是对抗战真实历史的消解和虚无。如果敌人如此不堪,那中国军民14年抗战的巨大牺牲又作何解释?

另外,将家国叙事矮化为个人复仇的主题创作,也是对市场的误解、对观众的低估。伪主题把抗战沦为背景板,为个人英雄、个人复仇的吸睛表演服务。创作者显然误解了影视剧、微短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也低估了大多数观众的审美水平和历史储备,他们将历史尊严置于“哈哈镜”下,终将被市场和观众抛弃。

弘扬民族大义绝不能丧失基本的历史逻辑。真正的民族自信是正视历史的苦难,正视中国人民在敌我悬殊巨大的困境中浴血奋战的悲壮,理解正义战胜邪恶的曲折。这才是抗战的真相,绝不是过家家、放嘴炮那样轻飘飘。

“我方超人化、敌方弱智化”的荒腔走板,就在于歪曲历史,贻误公众,甚至诱发狭隘的“民族大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与真正的民族大义是背道而驰的。

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创作者深入历史现场,挖掘最丰满的人性、最鲜活的故事、最真挚的情感,以最真实的镜头,还原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抗战事迹;需要擅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知识技能,擅以青年视角和明快节奏,用新的话语体系讴歌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厚度,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历史不容肆意“涂鸦”,拒绝半点虚假、歪曲及神化。以正确的文艺观、历史观指导创作,才能让微短剧走出神剧的窠臼,迎来健康发展、百花齐放的春天。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陈晓丹

一审:欧文君

二审:黄欣

三审:廖英武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