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主题为“知道你的肺功能”。今年9月,慢阻肺病也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无疑为慢阻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保障与希望,也意味着我国对该疾病的防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11月20日,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一边为患者黄和平戴呼吸机,一边教他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据悉,老人黄和平入院时经检查确诊为慢阻病伴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2型呼吸衰竭,经过几天的住院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和改善。
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李学友正在给家属介绍患者的情况:“来的时候患者情况非常不好,存在一个呼吸衰竭,来的时候非常严重危及生命,现在病情趋于稳定,血氧和各方面的氧合指数升高了,患者肺部啰音现在也比较少,精神和食欲较以前有所好转。”
患者黄和平在谈到自己的情况时说到:“首先是一站起来就喘不过气,是我儿子从兴宁送我到资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到今天第六天,现在好得多了,在家是吃都吃不了,现在一餐可以吃半碗饭,好得多了,后天我就出院了。”
据悉,患有慢阻肺的患者即使出院也每天需要自己上呼吸机,为了确保出院患者自己能够正确佩戴使用呼吸机,医生和护士每天都会跟患者讲解使用方法以及后期注意事项,避免出院后反复发作。
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李学友给记者介绍病人在家的治疗情况:“在家里面也要按时上呼吸机,每天都要上一会,不上呼吸机的时候你也要每天都要吸氧,吸至少十个小时至十五个小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常咳嗽、咳痰、气短。如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规范,容易导致慢阻肺病病情急性加重,甚至死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约有1亿慢阻肺病患者,40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
“主要是长期吸烟的朋友,还有从事一些容易接触到粉尘的工种朋友,还有就是本身就有一些呼吸道的疾病的朋友,这些朋友就很容易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黎勇进给记者科普相关情况。
由于慢阻肺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较为严重,凡是四十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常规肺功能检测,早期发现慢阻肺早期干预。
今年,慢阻肺已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继高血压、糖尿病后的第三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阻肺同样纳入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定期宣教、肺功能检查,并通过建档、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确保患者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黎勇进郑重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是早期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了,这个时候你的肺功能是可逆的。规范使用吸入制剂这一点非常重要,具体使用哪一种,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的通气功能障碍程度以及气道的反应性来决定,来建议你用哪一种吸入制剂。慢性阻塞性肺病通常在冬天是最难熬的,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千万不要受凉。”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袁冰
编辑:欧阳雨桐
二审:刘震寰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