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管理方面就是用有机肥,开始的第一年每亩产量200-300斤,去年亩产500斤左右,今年预计达到亩产800斤。”滁口镇大江村承包大户唐甲社说。仲夏时节,正值水稻移栽关键期,连日来,在滁口镇大江村“旱改水”示范田里,村民们正在忙着抽水、追肥、犁田、水稻移栽。
眼前驾驶着旋耕机,在田里来回忙碌的,是村里的承包大户唐甲社,今年他共承包了45亩“旱改水”稻田,也是当地实施“旱改水”工程以来第三年承包,这三年来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政策越来越好,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以前村里的这片土地肥力不足,囤不了水,无论是自家耕种,还是租给别人,收入都是很低,在相关部门和农业人员的支持引导下,当地因地制宜,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对集中连片地势高低不平和产出效益低的旱地实施“旱改水”工程,并持续改良土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我们前期通过入户宣传、召开屋场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如修建机耕道、完善水利灌溉设施等,目前我们在大江村实施‘旱改水’60多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滁口镇副镇长罗琼威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保护耕地就是保住饭碗。“旱改水”是耕地提质改造的重要一环,在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滁口镇持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让群众踏上致富新“稻”路,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旱改水”工程的实施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做到了藏粮于技、藏粮于田,当地还通过实施系列惠农政策,对种植大户发放每亩150元的种植补贴和农机具补助,大大增强了当地村民的耕作积极性,目前唐甲社的示范田里吸收了当地20多村民就业,每人每天可获得120元的收入,实现了耕地保护与群众就业增收同步推进,预计本月底可以完成秧苗栽种工作。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杰勇
编辑:欧阳雨桐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