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数常年居高不下,为何屡“诫”不止?
2023-04-11 22:31:54 资兴发布 浏览量:

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数常年居高不下,为何屡“诫”不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刷单为什么屡“诫”不止?

图片

“凡是刷单,都是诈骗。”这句话应该是大家见到最多的反诈宣传标语了,但与此同时,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数常年居高不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刷单返利类诈骗的本质

刷单返利类诈骗的本质就是做任务+垫付资金。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社交媒体、短视频将受害人引流到刷单的虚假网站(APP),邀请受害人做任务赢返利。起初,骗子会发布一些小额刷单任务或者无需本金的刷单任务,让受害人成功领到返利,使其放松警惕,之后,骗子就会让受害人进行大额转账并发布大额任务,还会以账户被冻结、信用需修复等理由诱导受害人继续转账,直到最后吞并受害人所有的钱。

刷单为什么能骗到这么多人

利用受害人的心理

图片

侥幸心理

刷单返利类诈骗中,很多受害人起初都是为了小额返利进入了这场骗局,收到返利后,受害人就会产生这样的心态:“虽然听说过刷单都是诈骗,但是我这次是真的赚到了钱”、“收到钱了应该不会是骗子”或者“就算是骗子,也没骗到我头上”。

这种心态在受害人心里埋下了冒险的种子,不断怂恿着受害人“再来一单“。

自我欺骗

在一笔笔的刷单任务中,随着转账数额越来越大,虚假网站(APP)上显示的返利越来越多,受害人就会越来越相信刷单返利是真的,否则,就等于否认了受害人之前所有的资金投入,因此,深陷诈骗的受害人很难主动从中摆脱。

此时,骗子还会以“账户被冻结”、“信用需要修复”、“积分不够”等理由阻止受害人在虚假网站(APP)提现并诱导他们继续转账,受害人在自我欺骗心理作用下,很容易相信骗子的话。

从众心理

刷单返利类诈骗经常通过群聊进行,群聊中发布任务十分方便,同时,群聊中的人鱼龙混杂,更容易混淆视听,在受害人还没弄清真假的时候,骗子就扮演返利成功的客户在群里分享返利所得(如图),看到这么多人都在分享,受害人自然就会放松警惕,出手尝试。

图片

诈骗手段在演变

图片

刷单广告内容隐晦

随着反诈宣传的进行,“凡是刷单,都是诈骗”的警示语深入人心,因此,诈骗分子在进行刷单引流时会刻意避开刷单的字眼,甚至否认自己在引导受害人刷单(如图),刷单的引流话术已经从最初的“点赞赢返利”、“在家刷单,高薪兼职”演变成“扫码加群领取礼品”、“完成任务可与美女相约”等,让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圈套。

图片

刷单诈骗方式多样

刷单方式从最初的购买商品、点赞返利向充值返利刷单、购买虚拟商品刷单、做任务式刷单、投资理财刷单、赌博网站刷单演变,掩人耳目,悄然完成诈骗。

如何防范刷单返利类诈骗

01 谨慎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

诈骗分子会让受害人通过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虚假网站(APP),诱导其转账、做任务。虚假网站(APP)上显示的账户余额、返利金额、弹窗信息都是假的,受害人往往容易被此迷惑。因此,要谨慎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避免进入骗子的圈套。

02 不要向陌生的账户转账

无论采用怎样的手段,刷单返利类诈骗都离不开“垫付资金”这一过程,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并承诺刷单完成后会将垫付的资金和返利转账给受害人,实际上,受害人的钱直接转入了骗子的账户,有去无回。因此,应对此类诈骗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向陌生的账户转账。

03 不开启屏幕共享

诈骗分子还会利用屏幕共享软件,使受害人在转账过程中暴露其银行卡卡号、余额及密码,从而盗刷其银行卡。因此,不要与任何人开启屏幕共享!

再次提醒,凡是需要垫资转账的刷单都是诈骗!刷单返利类诈骗的手段并非高深莫测,但他抓住了人的心理,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人人都需要加强防范。

来源:防骗每日电讯 河南省反诈骗中心

编辑:黄丽娅

二审:林依娜

三审:廖英武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