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鼓擂动,我市以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的合法权益为核心,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个过程中,邹高胜作为改革工作专干,勇于创新,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各项任务,2022年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个人。
这天一大早,邹高胜与同事们就来到东江街道栗脚村,指导村干部将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纳入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指导村上实施统一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和审批管理。这是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的又一项重点工作。
“村集体通过这个‘三资’监管平台,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村上每新增一笔资产,就通过这个系统管理,及时的录到这个资产管理系统。”市农村经营服务站办公室负责人邹高胜说。
东江街道栗脚村是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批试点村,也是邹高胜从2017年开始从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接触的第一个村。近年来,栗脚村积极探索出资产盘活、土地流转、借力运作、租赁开发、服务管理、帮扶共建等6种发展模式,实现了村组织有活力、发展有路子、集体有活钱。
“栗脚村它取得的改革成效十分明显,集体经济从原来的50万元逐年提升到现在的近200万元,集体村民的分红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年递增。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大大增强,村集体凝聚力也是明显提升。”市农村经营服务站办公室负责人邹高胜说。
改革前,栗脚村全村集体拥有多处房产、门面、建设用地等资产、资源,其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120亩,但长期以来,由于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不够明晰,未能得到充分盘活利用。在邹高胜及其同事的指导下,试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全面摸清家底,理顺产权关系,利用清产核资成果,对村上长期闲置的闲置厂房、校舍和宅基地以及荒山荒坡荒沟等集体资产进行科学分类,做到“确权、确利、不确地”,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推行“集体+股民”,先后投资600万元筹建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村集体获取经营收入。
“通过这次改革以后,我们就成员进行了广泛参与,让人人参与 进行民主管理,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2018年130万元的收入,提升到了现在的200万元,分红从原来的200元每人提升到现在的600元每人。”东江街道栗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资产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何庆东说。
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的同时,“股东”的身份也让村民们尝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甜头,栗脚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栗脚村只是我市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我市作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之一,全市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 6.27 亿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5.3万人,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90个,并进行了赋码登记。有3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并实现成员分红,累计实现分红5000万元以上,分红最高达每人每年1100元,有力地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资兴经验”。
“通过近五年的改革,实现了‘三变’,‘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股权、村民变股民’,集体经济随着这个改革也是水涨船高,从原来的空白村到现在的村收益村均达到10万元以上。”市农村经营服务站办公室负责人邹高胜说。
多年来,邹高胜见证了许多集体经济“空壳村”、贫困村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中甩掉了“穷帽子”,他深感自己这份工作给他带来的光荣与责任,他将始终怀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努力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瑞琴 欧文君
编辑:黄丽娅
二审:林依娜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