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郴州日报第2版】流通 专业 抱团发展——从资兴市青腰镇的实践看现代农业
2013-09-18 10:30:30 资兴发布 浏览量:

  □本报记者 陈晨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八面山深处的资兴市青腰镇。通过对山区富集资源的调查,记者深感在我市广大农村,必须强力推进流通市场、专业合作社建设,以促进农户抱团发展,做大做强。

  流通平台缺失

  据资兴市青腰镇林管站站长谢旭昶统计,青腰是全省最大的杉木苗育种基地、冬笋交易基地、阴沉木黄蜡石产地。全镇每年育有各种苗木6000—8000亩,从上个世纪80年代沿袭至今。每年交易冬笋200多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交易对象涵盖浙闽赣苏皖。

  由于没有专业的交易市场,青腰的苗木只能依靠农户个人商业关系网销售,信息不能共享,市场不能整合。冬笋交易由于是跨省交易,当地人吃过几次亏后,都不敢组织车队闯外地市场了,现在只好安心作代收,把大量的利润让给外地客商。阴沉木、黄蜡石现在是有行无市,家中保存有阴沉木、黄蜡石的农户都是坐等客商上门。交易价格靠估算,估摸着划得来就交易。

  青腰镇党委书记何朝军说,这种情况他们早就看到了,今年镇里正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工程,投资1500万元疏浚青腰河,投资1300万元开展万亩农田综合开发,目的就是为农业产业发展打基础。镇党委、政府已经在镇区预留了一块平地,规划用作专业市场建设。下一步他们首先就是争取资金,力争青腰大市场早日上马。第二就是引进人才,特别是营销人才,建立营销团队。他们认为一个专业市场没有营销人才的强力支持,那几乎是不敢想象的问题。

  实际上,青腰人的困惑在全市都有共性。无论是资兴小水果,还是宜章脐橙;无论是安仁米业,还是桂东玲珑茶,都缺乏在全省叫得响的专业品牌市场,如买竹制品必须到江西、买陶瓷地板砖必到佛山、买家具必到顺德。同时,全市都不同程度的缺乏营销人才和团队。随着我市农产品集中验放场的竣工,我市这一类的问题能否得到缓解呢?

  专业合作社结构不紧密

  青腰镇先后成立了青莲子苗木合作社、浙青冬笋合作社,但这些合作社联系、内部结构都不紧密,最多算个购销关系。该镇白水村支部书记肖圣华说,由于没有建立生产、销售、技术服务连成整体的利益共同体,这些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差。今年全市大旱,青腰农户的苗木基地都是散户种植,没有连片经营,自然谈不上铺设自动喷灌装置,导致全镇受旱苗木达4000多亩,很多农户都蒙受了损失。

  肖圣华进一步介绍说,如果结成紧密型的合作社,开展连片种植,完全可以凑钱铺设喷灌装置,统一进行水利设施建设。

  同行的资兴市林业局技术人员介绍,没有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造成的弊端是多方面的。外地一些大型竹制品加工厂想进入青腰,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号竹成林”。所谓 “号竹成林”,就是竹子的规格、生长年份、长短粗细要一致,工厂才好批量化采购、批量化生产。青腰、连坪的10万亩竹山,基本上是分散经营,材质参差不齐。这,直接造成大型竹制品加工厂无法采用当地的竹子。

  抱团发展扩大话语权

  抱团发展的定义很好理解。谢旭昶介绍,由于没有抱团发展,青腰的这些珍贵资源都被贱卖。冬笋市场只作代收,完全丧失了话语权定价权。阴沉木、黄蜡石准确来讲还处于原始交易的地步,基准价格都没有制定,更谈不上控制采挖、提高价格、有序开发。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青腰镇镇长肖录安介绍,他们首先抓生产,抓合作社建设,争取年内把合作社的质和量都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次是抓市场建设,只有把 “隐形”市场变为公开的市场,才能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当市场培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争取市场话语权直至定价权。

来源:

作者:陈晨

编辑:龙志飞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